每日一图58配资
今天是《星露谷物语》发售9周年纪念日,制作人Eric Barone今早刚发布了Switch版1.6.15.1更新补丁,并向所有玩家表达感谢。
补丁里的小小贺图:
《双人成行》一半销量来自中国
《双人成行》制作人Josef Fares在接受MinnMax采访时透露,游戏销量已突破2300万份,其中一半来自于中国。
以下为一些采访要点展开剩余96% “最新作《双影奇境》的游戏时长约为12-15小时。Hazelight绝不会出售给任何人,我们不会进入股票市场,永远不会有微交易,我们只是做游戏,仅此而已。 未来工作室制作的游戏类型有可能发生变化,‘合作’永远是刻在我们DNA中的一部分,但我们的第一款游戏《兄弟 双子传说》是单人游戏,谁能保证以后会怎么发展呢?”点点点评:《双人成行》应该养活了不少线下电玩店吧,每次去商场几乎都能看到。
Josef Fares这12年一共做了四款游戏,《兄弟:双子传说》《逃出生天》《双人成行》以及《双影奇境》,当之无愧的传奇双人游戏大师!
虚拟主播鼻祖绊爱回归
休眠近3年后,虚拟主播绊爱(Kizuna AI)发布了回归视频,以新的形象回归,并发布全新单曲「かもね」。
“为了能与世界上的更多人建立连接,需要升级所以才选择了休眠。今年的目标是发行专辑!今年内发布十首歌以上,想要实现这个目标!这个歌曲数量说不定还有LIVE哦。”
点点点评:绊爱看得很少,但我比较喜欢以前的形象。
你好,宝可梦日
1996年2月27日,《宝可梦》第一部游戏《宝可梦 红・绿》正式发售,今年是29周年。
这一天被定为一年一度的宝可梦日(Pokémon Day)。在BB姬推文发出的同时,「Pokémon Presents」发布会也正在举办中。
北京时间10点开始
如果和往年一样,官方应该先挤牙膏地发布一些手游的更新预告,也许有个复刻版游戏,最后再公布《宝可梦传说 Z-A》的新消息。
点点点评:实在不敢相信GF的技术力,比起ZA我还是先期待一下《宝可梦 Sleep》今年更新什么神兽好了。
游戏推荐
今天推荐的是逻辑益智游戏《这个座位有人坐吗?》,目前在Steam推出免费试玩Demo,正式版发售日期待定。
靠窗还是靠走道?摊位还是桌子?孤狼还是派对灵魂人物?在游戏中,你需要根据人们的喜好将他们组织起来,为他们安排合适的座位。
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小毛病,探索每个角色的独特性格特征,在电影院、拥挤的公交车、婚宴、拥挤的出租车等场景下拼凑出令人满意的谜题。
仓鸮(xiāo),长着一张半拉苹果脸,比起猫猫头更像猴子,所以也被称作猴头鹰、猴面鹰。
这张图相信大家早在很多年以前就见过了,是仓鸮幼崽还没学会飞行在草地上奔跑的样子。毛绒绒的短小四肢配上仿佛踢正步的姿势,有种既可爱又正经的感觉,所以这只小仓鸮也变成了网络梗图,曾经的热门表情包。
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两天日X上全是这只小仓鸮的二创梗图,只要搜索エッホエッホ(eho-eho)就会出现一大堆,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奔跑时的语气词。
传奇马娘乌拉拉跑步时
哪怕二创图长得像使徒也没有关系。
还有跑来凑热闹的大阪世博会、多邻国,真是哪里都少不了这只小绿鸟。
本是同根生的木木枭看起来也毫不违和。
这些图看多了并不会觉得火星,经过日本文化的二次输出再加工之后,小仓鸮变成了一个个故事感十足的动漫角色,有数不清的任务等着它完成。
《仓鸮的奇妙冒险》58配资
“我必须让他们知道!阿布德尔还活着!必须告诉乔斯达、花京院、承太郎!”
“我现在必须逃跑!”
“必须把它交给基拉。”
也可以穿进游戏世界,当一个被女武神追杀的褪色者。
“救救我!”
“这一晚是这一晚是猎杀之夜,必须猎杀所有人。”
“如果我不赶紧找到三只羊,天就黑了。”
“我应该快点安装爆能器。”
在宝可梦的世界里疾驰。
漫画《POP TEAM EPIC》作者大川ぶくぶ老师画的小仓鸮。
便利店恶魔的低语,“我必须趁热送达”。
每日一图
韩国画师分享自己画的多边形宝可梦,看起来像远古遗迹壁画
《怪物猎人:荒野》评分解禁
《怪物猎人:荒野》全球媒体评分解禁,目前M站均分90。
除此之外,外媒VGC给出满分评价、IGN和GameSpot 8分、Eurogamer和Dexerto则是给出4星评价。
VGC评价
小熊猫点评:大致上大家反应的问题就几个,PC端优化不行+首发怪较少+终盘内容不够。
育碧回应《刺客信条:影》偷跑
近日,《刺客信条:影》出现大规模偷跑事件,不少已经拿到完整游戏的玩家们开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一些游戏的片段,或是在直播平台进行直播。
育碧今日对《刺客信条:影》偷跑事件正式发表声明:
“我们已知晓部分玩家提前玩到了《刺客信条:影》。目前开发团队仍i2.bx3.BiZ74在制作首日补丁,故任何流出内容均不代表游戏的最终品质。对于本作发前偷跑一事我们倍感遗憾,也在此恳请大家不要破坏他人的体验。希望粉丝们能注意,避免被剧透。”
小熊猫点评:每逢大作必有泄露,其实这算是铺货渠道失控的“慢性病”了。估计短时间内,大作泄露的问题难以幸免。
《小丑牌》加入Xbox Game Pass
热门独立Rogue卡牌游戏《小丑牌》,今日宣布加入Xbox Game Pass,并且公布了全新的联动内容“Friends of Jimbo (Pack 4)”的预告片。
包括《文明7》《刺客信条》《辐射》《Dead by Daylight》《Bugsnax》《腐蚀》《杀死公主》《Critical Role》8个主题,现已免费更新。
小熊猫点评:听说Xbox上中文版有乱码bug……大家要下载的话请小心……
游戏推荐
上班暂停,先来帮熊猫宝宝一起开洗衣店吧!是的,今天推荐一款放置类模拟经营游戏《Bao Bao's Cozy Laundromat(宝宝的温馨洗衣店)》。
在这里,可爱的熊猫宝宝将邀请你和她一起实现她的梦想。你将从仅有的500元开始,帮助宝宝将一个简陋的小店变成一个充满温馨与魅力的洗衣天堂。
想象一下,排成一排的五彩缤纷的洗衣机轻轻地嗡嗡作响,旁边的烘干机让洗衣日变成一种舒缓的仪式。但这不仅仅是洗衣服——它是创造一个像家的地方。
随着店铺不断升级,你也将有机会添加各种令人愉快的装饰:舒适的家具,让顾客可以放松心情,读一本好书;装满小吃的自动售货机,给等待的人带来欢乐;还有生o8.bx3.BiZ74机勃勃的绿植,给每个角落注入生命力。
为了让体验更加宁静,游戏还准备了10首美丽的lo-fi音乐,为洗衣店营造出一个完美的温馨、悠闲的氛围。
游戏定档3月6日,在发售前,你也可以玩玩它们提供的DEMO!
不知道有没有朋友记得,今年春晚机器人扭秧歌的《秧BOT》节目。
穿着红棉袄的仿生老铁梦见了电子秧歌,让多少人笑的直抽抽,也带火了杭州一家叫作“宇树科技”的公司。
当时BB姬写文章的时候提过一嘴。
科技圈把宇树科技(机器人),和同样坐落杭州的深度求索(Deepseek)、游戏科学(黑神话悟空)、云深处科技(四足机器人)、强脑科技(脑机接口)、群核科技(VR室内设计)等并称为“杭州六小龙”。
这几家公司,几乎把现在最火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机器人机器狗、脑机接口、3A游戏图形技术一网打尽了。
AI最近有多火,想必不用多啰嗦了吧。
之前看微博@阑夕提到过,广东有个做硅胶娃娃的厂商WMDoll,专门做外贸的。自从大模型兴起以后,他们以订阅制的形式把AI塞进了旗舰机型里,结果卖爆了。(出自《南华早报》报道)
这种新一代硅胶娃娃可以保留长期记忆并给予充分的情绪价值。比如,你这次表现比上次好,娃娃会给出夸赞,反之娃娃能提供安慰——“没关系,2分钟也很厉害了”。挺搞的,有点网易春风的意思。
扯远了,继续刚才的话题……
就像“四天王”往往有5个人,其实“杭州六小龙”也有7个公司——还有一家做智能穿戴设备的杭州科技公司,经常被一起提及,叫Rokid。
前段时间,Rokid开了一个「智能AI眼镜」的新品发布会,他们CEO演讲的时候,把演讲稿投送到眼镜上当提词器,然后用手里的指环给PPT翻页……
网上Rokid的推广挺多的,还上了央视新闻,我最近经常刷到。
先提前声明一下,今天BB姬的文章并不是广告,没有任何推广成分,我只是想借机会吐槽一下……
2025年算是「智能 AI 眼镜」的风口吧,一旦什么东西沾上 AI 就会变成大家眼里的香饽饽。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最近海外很火的智能眼镜设备叫Ray-Ban® Meta——对,就是Facebook的那个Meta。
Meta跟雷朋Ray-Ban合作,在2023年10月推出了一款“很像眼镜”的智能眼镜,到现在销量已经突破 200 万副,算是海外科技圈的时尚单品。
(角落有2枚摄像头,可以拍摄第一人称视角Vlog)
这玩意的主要卖点就是 ①能拍摄竖屏短视频,然后直接上传INS、Facebook之类社交平台;②能连接AI助手,把一些简单讯息显示到镜片。
你可以想象一下那些“头上长摄像头”的人,眼镜拍出来的效果差不多就这样:
而且200万的销量并非极限,有一定的产能限制因素——按meta的说法,他们现在订单太多有点生产不过来了,预计明年要生产1000万副。
因为这东西不在国内卖,而且INS之类社交平台不对中国大陆提供服务,所以国内基本没什么讨论。但国内科技圈一个个都看在眼里,说不羡慕肯定是假的。
其实国内的「智能眼镜」做了好多年,现在说得出来名字的有雷鸟、Rokid、Xreal one、魅族等等,据说小米很快也要上新品,坊间戏称称“百镜大战”。
现在问题是技术不成熟(类似SLG游戏的科技点数不够),主要呈现出2个鲜明的分支:
其一是「AR 眼镜」,它能够与手机相连,并投影画面,可看作是 VR 眼镜的轻量版本,以轻便简约作为主要卖点。 其二是「AI 眼镜」,这种眼镜着重于智能化体验,类似《名侦探柯南》里柯南所n3.bx3.BiZ74佩戴的眼镜一般,具备诸多实用小功能。先说 AR 眼镜。
我自己买过雷鸟的一副 AR 眼镜,同类竞品里算是比较便宜的,现在国补优惠以后差不多1500左右。
但是使用体验有点一言难尽……可惜显示效果没法直接拍照给大家看,只能用演示图让大家凑合感受一下。
可以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当你戴着一副墨镜坐在地铁上,视野的上半部分呈现出纯黑色,看不到对面的座位,此时会有一个显示画面悬浮在半空中。
视野的下半部分则是透明的,透过镜片能够看到自己的手,以及远处乘客的脚。只要眼睛稍稍往下瞟,就可以便捷地操作自己的手机。
(手机里显示的↓)
(眼镜里显示的↓)
苹果手机一般带视频输出功能,15代以后可以直接用双头Type-C的线连接。大多数安卓手机不能DP视频输出,要吊一个额外的盒子,稍微有点麻烦。
至于画面亮度、显示清晰度,我觉得还可以接受。效果类似投影仪的画质,肯定没有电子屏幕那么细腻,防抖基本靠脖子。
本质上来说,这类 AR 眼镜不能算是“AR产品”,更像一台便携式的投影屏幕。有点挂羊头卖狗肉,所以老是被嘲“智商税”。
(视频播放软件是Nplayer,投屏以后手机端就不显示画面了)
目前来看,AR 眼镜作为便携屏幕的替代品,更适合那些出门在外、且周遭环境相对稳定的人群使用,比如在医院病房、大学宿舍、高铁等场所。
我最想吐槽的是,像地铁这种人多的地方戴 AR 眼镜可能会社死……为什么呢?因为别人挤得特别近的话,“面对面”能看到你的显示画面。
所以,这种 AR 眼镜,现在的应用场景很挑剔。人太多的地方不能施展,到人少的地方,又不如直接上VR头戴了——也就图一个轻盈便携。
(光是戴出去也蛮社死了,离近了还能看到画面)
目前 AR 行业还处于上半场,单纯当显示屏的利用率并不高。像我是去年双11期间购买的,到现在总共用了没几次,基本已经闲置吃灰了。
但作为一款电子玩具,AR 眼镜这种新形态的硬件所带来的新鲜感,还是令人相当满意的。
现在除了价格亲民宜的雷鸟,其他品牌比如Rokid的多联屏、阅读模式,Xreal one的3dof(头部追踪定位)等,在功能的拓展方面都挺不错的。
但是高级的探索向产品往往价格也很美丽,基本奔着3、4000去了。不过你永远可以相信老中的工业实力,后面等落地普及了肯定慢慢会降下来。
就像VR眼镜一样,以前个顶个的贵,现在国产的便宜VR眼镜,只要千把来块,看看电影凑活也能用↓
总的来说,「智能 AR 眼镜」品类属于未来可期、未来可期……
相比之下,「智能 AI 眼镜」经过Ray-Ban® Meta的市场验证,搭上时下最热的 AI 风口,前景应该更好一些。
其实早在2013年,谷歌就曾推出过一款极具前瞻性的智能眼镜——Google Glass,人人都说这是来自未来的高科技产品,理念相当超前。
当然,1500美元(折合人民币上万)的售价,在当时也很超前。
(谷歌眼镜)
它的右侧镜腿有一个透明玻璃柱,可以反射显示内容。你可以通过语音控制,还有摄像头拍照录像,甚至连接到互联网,显示导航之类的通知信息。
然而这玩意受限于时代,电池支撑不了多少时间。再加上市d5.bx3.BiZ74面根本没多少铺货,只面向部分开发者和大V粉丝限量供应,更像是一款秀肌肉的产品。
最后Google Glass不出意外的死了。
有意思的是,去年谷歌创始人Sergey Brin在一次开放式问答聊到相关项目,承认过自己搞砸了,当时他不了解消费类硬件的供应链。
尽管没能推广开来,但Google Glass依然是一款划时代的先锋产品,给后来智能眼镜技术的人机交互提供了一个范本。
然而在Ray-Ban® Meta大卖之前,全世界叫得上名字的科技巨头都在推出眼镜新品,可惜都是往科幻作品的方向靠的,戴着的时候太傻了。
这些奇形怪状的玩意虽然堆料很足,但是从来没火过,说到底还是一个问题——智能眼镜,本身要像一副普通眼镜才能让大家愿意佩戴。
像之前BOSE、华为等出过一种“音乐眼镜”,能接听电话,普通听音乐能坚持4、5小时左右,很多人上班有监控不让戴耳机,拿这玩意摸鱼挺好。
回过头来看,现在的智能眼镜跟10年前的谷歌,功能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但由于供应链技术的提升,在外型、电池续航的地方做足了功夫,体验嘎嘎涨。
当然,最重要的价格也打下来了。几个 AI 眼镜的国产牌子,闪极在¥1000左右(但现在买不到),雷鸟¥1800(能吃到国补),Rokid 和魅族在¥2500左右。
而海外的 RayBan Meta ,算上国际邮费,国内入手也就¥3000左右。这价钱其实没比传统的高档眼镜贵多少……算是可以接受的了。
(是个AR眼镜都在做盲人挑战)
我也算是半个数码爱好者。人一旦过了30岁门槛,如果没有谈女朋友没有老婆孩子,手头会富裕很多,反正钱都花在自己身上,每个月工资到手就买买买。
现在很多新出的科技产品,都是穷哥们儿玩不起,富哥们儿不需要。兜兜转转,你会发现有钱的宅男是数码产品优质客户。
买了很多无用的数码小玩意儿,是因为我喜欢么?不是的……
像我买NAS是为了存本子和片子搞颜色,买iPad Pro是为了看NAS里的本子片子搞颜色,买VR眼镜是为了看片子搞颜色,买win二合一平板和Win掌机是为了躺在床上玩GalGame搞颜色,买好耳机是为了听Dlsite的同人音声搞颜色。
一切都是为了在虚拟世界更好地搞颜色。
没有人搞颜色的科技毫无意义。(当然,这是我个人看法)
所以我一直觉得「AR眼镜」还可以,只是技术不成熟,而「AI眼镜」噱头更大一点,不太实用,结果没想到最近又火起来了。不过对于这类产品,我始终难以抱有乐观的态度,甚至隐隐感到一丝忧虑。
就拿具备拍摄功能的智能眼镜来说吧……
设想一下,你坐公交地铁的时候,万一遭遇别人质疑偷拍,即便自己清清白白,并未进行任何拍摄行为,恐怕也会陷入百口莫辩、有理难申的尴尬境地。至少在国内形势很严峻。而且确实有被滥用的可能性,对吧?
发布于:安徽省垒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